“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北京时间4月20日16时14分将迎来谷雨节气。此时节,牡丹、荼蘼、楝花吐蕊绽放。“谢了荼蘼春事休”“一信楝花风,一年春事空”,标志着春天就要离场,夏天即将登场。
花守时令,应时而开。花是季节时令到来的信使,所以叫“花信”,随着花信而至的风,叫“花信风”。小寒至谷雨阶段共八个节气,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智慧的古人根据大自然的变化,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对应一种花信,梅花最先,楝花最后,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萧放介绍,谷雨节气的三番花信为牡丹、荼蘼与楝花,其中,牡丹名气最大。牡丹因其国色天香、大气华贵,得到国人的特别喜爱,被称为“谷雨花”,古谚有云:“谷雨三朝看牡丹”。
(资料图片)
牡丹原本生长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等地,人工栽培牡丹大约在汉代已经开始。隋唐时期,牡丹作为园艺花卉进入城市生活并获得显著地位。唐人刘禹锡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见唐人对牡丹的深挚情感。
宋代时,牡丹走出皇家宫苑,进入寻常百姓家。明清时期,谷雨看牡丹是城镇居民的风尚。清代学者顾禄所撰写的《清嘉录》中记载,当时无论是豪门望族之家还是文人雅士的庭院,“植之无间,即小小书斋,亦必栽种一二墩,以为玩赏”。
荼蘼和楝花的名气虽然不如牡丹,但也深受文人雅士们的青睐,引发他们的无限诗情,自古吟咏不绝,如“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客里不知春事晚,举头惊见楝花香”“处处社时茅屋雨,年年春后楝花风”等,不胜枚举。
“楝花谢尽,花信风止,便是进入绿肥红瘦的悠悠夏日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春将尽之时,大家不妨出门看看,在随雨落的繁花中与春天作别,迎接初夏的到来。”萧放说。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安宁
视频制作:胡彦竹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