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打卡地”该如何疏堵(主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日报记者 张宇
“北京鼓楼!你知道自己这么火吗!”一位网友在鼓楼“打卡”后,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出这样的感慨。不过,如果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会说话,它可能会说“注意安全”。作为“网红打卡地”,鼓楼前近日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为了“打卡”拍照,不少人涌到马路上,与来往车流擦肩而过。
北京“网红打卡地”众多,有的热度经年不减,有的则是昙花一现,如何让“打卡”更安全有序,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图为在鼓楼前拍照“打卡”的游客。北京日报记者 张宇摄
游客 鼓楼打卡成旅游必选项
北京鼓楼南侧是一个Y形三岔路口,鼓楼东大街、鼓楼西大街和地安门外大街在此交会,车流人流众多。
本周三下午4点半,记者在鼓楼看到,正对鼓楼南门的地安门外大街,200多米长的路段两侧,聚满了前来拍照打卡的年轻人。他们占据着路边一米多高的台阶,或坐或站,合影的主角要么是身后红墙绿瓦的鼓楼,要么是赵雷歌曲《鼓楼》中提到的107路电车。
除了在台阶上拍照,还有不少游客走到了非机动车道上。为躲避他们,不少电动车、自行车只能紧贴机动车道,这让原本就不宽阔的道路变得格外拥挤。
靠近鼓楼南门的另外两个路口,交通秩序也不容乐观。“鼓楼东大街”“鼓楼西大街”的路牌也已成为必经打卡地,打卡的人们排起了队。同时,“机智”的商贩察觉到商机,不断向游客兜售糖葫芦、玩具、头饰等打卡“道具”,人来人往如同小集市,更挤占了机动车道。
记者了解到,这些游客之所以前来打卡,是因为歌手赵雷的歌曲《鼓楼》近日在短视频平台走红。也有一些人表示,自己是看到网红博主们拍摄的照片,才有了来北京玩一定要来鼓楼打卡的念头。
协管员 嗓子都喊“冒烟”了
记者走到一个路口旁,看到一位交通协管员站在人行横道上维持秩序。路口两侧挤满了拍照的人,通行灯已经变绿,可一众游客还是站在原地拍照。交通协管员只能扯着嗓子大喊:“走了走了走了!看车看车看车!”
“这几天人特别多,全是拍照的。”交通协管员说,“一下午喊得嗓子都‘冒烟’了,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和同事换一下岗。”
对于近来不少游客热衷前来鼓楼“打卡”的行为,大家意见不一。不少在附近生活、工作的市民表示难以理解,觉得这是一种跟风从众。也有一些网友表示理解:“很多人是来北京旅游的,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旅游打卡点,拍照留念应予理解。”还有部分网友认为,拍照可以,但别影响交通,更要注意安全。
专家 应因地施策疏堵结合
近几年,“网红打卡地”层出不穷。有的热度持久,像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游客络绎不绝;有的则是昙花一现,去年,地铁东直门站附近的一棵树因为其背后红白分明的背景墙成为“网红”,但背景墙更换后就无人问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刘德谦表示,不应该指责年轻人追捧“网红打卡地”的行为,“这一种正常的经济活动,也是一种符合大众心理的社交娱乐活动。”
然而,无论何种“网红打卡地”,人员的聚集都会对周边的交通、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更有甚者会带来安全事故。刘德谦认为,对于“网红打卡地”要区别对待、疏堵结合。政府管理部门应在法律职责范围内合理引导游客,适度增设人员和设施,让“打卡”安全有序。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网红打卡地”,应制定预案,及时介入,劝阻、制止冒险的“打卡”行为。“我们社会尤其是管理者应该适应‘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情况,找到应对的长效办法。”刘德谦说。
“谢谢选择我做你的妈妈!” 这封信请18年后查收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刘威 记者 朱鼎兆)小时候,母亲常常在家里给我们留字条,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
助力无接触配送 上海无人车“上岗” 【疫情防控新举措】 科技日报讯 (记者符晓波)眼下,上海疫情蔓延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不少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
周美亮: 搜寻野生荞麦的“追种人”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一走进位于国家作物种质库新库内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X 关闭
X 关闭